方志館的信息化建設——致尚展覽帶你探索古往今來的城市發展史!
中華民族有著兩千多年編修地方志書的優良傳統,古時伴隨著有蘭臺、東觀、史館、翰林院、圖志局、一統志館、通志
局等相關機構編纂或收藏地方志書和相關文獻資料。但受“史志同源”“史志合一”歷史淵源的影響和各方面客觀條件的限制
,史志機構合一的現象非常普遍。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特別是20 世紀80 年代全面興起的新方志編修熱潮,加
速了現代新型方志館的發展。
方志館作為全面展現地情資源的重要載體,是城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,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,方志
館的功能得以拓展,更加趨于完善。
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,信息化建設已經廣泛用于社會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。而方志館作為全面展示每個區域內地慶
情況、文化民俗、歷史沿革、社會風貌的重要載體,是推動地情資源開發利用的有力平臺,發揮著促進經濟文化發展的
重要作用。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推廣,使得方志館的功能更加趨于完善,展示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。
信息化是以現代通信、網絡、數據庫等技術為基礎,將所研究對象各要素匯總至數據庫并加以開發利用,促進信息交流
和知識分享,為推動社會發展轉型提供技術支持。
方志館的信息化建主要是指:館內多數工作與職能實現計算機作業,配以其他現代信息技術將方志館、年鑒等資源及實
物藏品的數據信息進行分類、挖掘、整合,并以媒體和互聯網為介對其信息進行交互處理,以更好的幫助方志館實現收
藏、研究、開發、利用等功能。
每一城市都有著每一座城市獨特亮麗的風景線,有著不同的地理、沿革、風俗、教育、物產、人物等,方志館就是一座
城市的濃縮精華,館內賦存的豐富志鑒文獻、地情展品和民俗藏品等物資,它們本身作為意識記錄和信息載體,不僅內
容豐富,更是社會生活的沉淀,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“地理標識”。
在傳統展示的基礎上,通過信息系統和多媒體技術,對文本,聲音、圖像、動畫、視頻等內容加工處理,輔以互動投
影、電子沙盤等手段,使原本單調的展示更加直觀生動,增強了展示的互動性。
尤其是當下較為先進的三維數字技術、沉浸式虛擬技術、虛擬線上展廳等現代書記技術能夠360度全方位展示藏品或
地情的外貌、特征及場景,更深刻地展示發展脈絡和歷史價值。
eg:在展示某些歷史事件、民俗生活時,傳統展示多為照片或文物,這類二維平面信息難以使觀眾對歷史沿革產生立體的
認知,但輔以互動投影或虛擬現實等技術,復原歷史事件及民俗生活,觀眾即可置身該場景之中。
eg:比如向觀眾展示當地某江河流域的河道變遷及水文變化情況,除了地圖說明和河道照片外,還可將整個演變歷程建模,
通過電子沙盤或三維成像等手段呈現出來,這樣能夠使廣大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山川變化的偉力。
致尚方志館的建設以“多元跨界”整合為特色,通過精準規劃、創意設計、多媒體技術等綜合運展示方式增強方志館展品與
觀眾的互動性和關聯性,營造沉浸式的文化氛圍、精神傳承、科普教育等的綜合性方志館,通過現代數字展項互動以及最
前沿數字內容觀賞模式等,讓參觀者開啟一段穿越式、沉浸式、互動式的體驗之旅。